
东北部队的战将可谓星光灿烂,其中李天佑、韩先楚、邓华、黄永胜、吴克华、梁兴初、钟伟等都享有很高的声誉。除了这些名气不小的将领,还有一些虽知名度较低,但资历和职务都相当重要的军官,例如詹才芳、程世才等人。
程世才是东北部队中一个非常低调的人物,虽然他参与过多次战役,但似乎很少出现在指挥这些战役的前线。然而,他的职务却非常高,随着战局的变化,他的职务多次升降,逐渐从一线岗位调至二线。程世才的经历也充满了传奇色彩,他出身于红四方面军,在该军的职务不低,曾与李先念搭档,担任过代军长。在长征期间,他跟随四方面军的队伍从鄂豫皖地区打到川陕根据地,经历了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的失利,面临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。
抗战爆发后,程世才并未被安排到三大主力师的队伍中,而是被分配到抗大学习与工作。1939年,上级调动萧克组建冀察热挺进军,目的是开辟冀东抗日根据地。萧克担任司令员,程世才被任命为参谋长,参与了前线的战斗。在此后的工作中,程世才又参与了开辟平西、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工作。1943年,他被召回延安学习,并被任命为党校第4部的副主任。
随着抗战的胜利,东北地区的局势出现了真空,程世才率先带领部队出关,延安方面也派遣大量干部进驻东北。程世才带领几十名党校干部抵达辽南,开始了艰苦的工作。当时,各大根据地的部队纷纷通过海路和陆路汇集到东北。程世才以曾克林领导的16军区为基础,组建了南满纵队,自己担任司令员,曾克林则担任副司令员。
展开剩余74%1946年1月,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,成立了四个军区:东满、西满、南满、北满,分别由周保中、吕正操(黄克诚)、高岗和程世才担任司令员。四个军区隶属于二级军区,下辖纵队、三级军区和军分区等单位。南满军区负责管理3纵、4纵以及两个军区,程世才担任司令员,萧华担任政委,并兼任辽东省委书记,副政委莫文骅、副司令员曾克林、罗舜初等人也在该军区任职。
随着战斗的推进,南满军区机关兼任了3纵的指挥机关,程世才同时担任3纵司令员,而曾克林担任副司令员。1946年6月,四平保卫战打响时,上级调动程世才指挥的3纵在威远堡一带阻击敌人,与敌方新6军22师的一个团遭遇。虽然我方兵力占据优势,但经过几个小时的激烈战斗后,我方部队被迫撤退。敌军新6军廖耀湘曾判断这只是3纵的先头部队,结果却没想到这支正是3纵的主力。敌军凭借一个团的力量攻破了3纵设置的防线,廖耀湘对这场胜利颇为自得。
新6军并非第一次以一个团与我方纵队作战,早在4月的沙岭战斗中,敌新6军的5个连曾被吴克华指挥的4纵围困。那场战斗持续了三天,最终我方损失两千余人,敌军则仅有几百人退却。吴克华因此也暂时离开了4纵。
如今,3纵也面临着与新6军作战的局面,敌方一个团便将主力纵队打垮。新6军从此在后续的战斗中都显得气势汹汹。威远堡战斗并非1947年8月韩先楚指挥的奇袭战,而是发生在1946年初夏。虽然这场战斗鲜为人知,但它给程世才带来了不小的压力,反映了部队与敌军精锐之间依然存在一定差距。
四平保卫战最终以我军撤离告终,导致东北我军控制的区域大幅缩减。南满军区随之更名为辽东军区,萧华担任司令员兼政委,程世才也不再担任司令员,改为3纵专职司令员,职务上有所下降。10月,为了加强南满地区的领导,军区派遣萧劲光和陈云前来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和政委,萧华改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,程世才也改任副司令员,而曾克林则担任3纵司令员。从此,程世才主要协助萧劲光参与作战指挥。
当时,敌军调集大量兵力准备进攻南满。面对这种局面,大家面临选择:是坚守南满还是撤退到北满。大多数人倾向于回撤北满,但陈云经过深入分析,最终决定坚守南满。这一决定为后来的四保临江战役奠定了基础,北满部队则发起三下江南战役,成功击破了敌军的进攻企图。
1947年,四保临江战役结束后,东北总部发起了全面进攻,展开了夏季攻势、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。在秋季攻势中,曾克林被调离,韩先楚接任3纵司令员,成功指挥了对威远堡的奇袭,歼灭了敌军一个师的兵力。1948年春,战局发生了变化,辽东军区被撤销,萧劲光和萧华组成第2兵团,程世才则被调任到安东军区担任司令员,开始转向二线工作,负责主力部队的粮食和兵员运输以及后勤支援等任务。
安东军区的级别仅为纵队级,这意味着程世才的职务再次降级,且他已转入二线岗位。1950年,程世才再次被调离安东军区,加入新成立的公安部队,担任第一副司令员。
发布于:天津市